首页 > 实时讯息 >

老朋友再见!勺嘴鹬“7L”启程北迁,厦门鸟友与它已相识七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7:10:00    


  勺嘴鹬“7L”。(陈浩 摄)

勺嘴鹬

  鹬科,体长14至16厘米。迁徙时高度依赖沿海滩涂,越冬时也活动于河口、潟湖、沼泽等湿地环境。常集小群,也和其他鸻鹬类混群觅食,最常见的是和红颈滨鹬混群。因宣传、保护力度加强,已成为中国知名度极高的鸻鹬类物种。

  “勺嘴鹬‘7L’已经启程北迁,去找它媳妇了,一路平安!”日前,厦门鸟友陈浩在朋友圈与他的老朋友——环志旗标编码“7L”的勺嘴鹬道别。

  这是他们相识的第七年。2019年,陈浩在泉州围头湾发现“7L”后,给它起了个昵称“7仔”,并开始密切关注它的动向。每年11月前后,勺嘴鹬都会从俄罗斯老家南迁越冬,途经地之一就是福建。其中,部分勺嘴鹬留闽过冬,在闽江口、围头湾、云霄和厦门大嶝岛等地,都曾有过它们的身影。2019年10月,陈浩与“7L”邂逅,成了第一个在监测网络中发现它的人。

  根据其脚上的浅绿色旗标,鸟友们确定,它是一只俄罗斯环志的勺嘴鹬。后经查找更详细的资料发现,“7L”是当年夏季在俄罗斯楚科奇繁殖地出生的野生雄鸟,由成鸟自然孵化带大,并被环志记录。

  往后每年,陈浩都会关注和期盼“7L”来闽的消息。“根据勺嘴鹬全国网络监测,去年,它在江苏盐城条子泥湿地停留了半个多月,11月才来福建。”陈浩说。今年3月,他穿着胶靴、扛着三脚架和镜头,奔向围头湾滩涂,再次用影像记录下这个小家伙的模样。“经过一个冬天的滋养,如今‘7仔’换上了繁殖羽。”陈浩说。

  前两天,陈浩再访围头湾时,“7L”已经不见踪影。他判断,它应该启程北飞了。

  令人欣喜的是,见证了“7L”成长的陈浩,还获知了它“结婚”的喜讯。俄罗斯科学家发来消息——“7L”于去年夏天繁殖成功。“比较遗憾的是,‘7仔’没带妻儿来闽。新婚后,它独自来度假了。”陈浩说。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全球数量不过六七百只。南迁越冬后,次年3月,它们会陆续离开暂住地,中转江苏盐城、辽宁丹东等地,最终回到俄罗斯繁育后代。

  陈浩介绍,这次来闽的,除了“7L”,还有环志旗标编码为“H0”和“C8”的两只勺嘴鹬,及其他没有标志的伙伴。

来源:厦门日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