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部位出现莫名的肿块
很多人都难以启齿
浙江72岁的张伯
洗澡时无意摸到
腹部和大腿根相连处
有一个硬块
这个裤裆里的“神秘肿块”
从鸽子蛋大小
慢慢长成
鸵鸟蛋般的惊人尺寸
怎么回事?
三年前,当时69岁的张伯因持续肚子胀、拉出柏油样的大便,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小肠的起始部位有个5厘米大小的隆起。手术切除后,病理提示是高危型小肠间质瘤。在医生的建议下,张伯一直谨遵医嘱口服靶向药。
闲不下来的张伯一直边服药边继续自己的生活,2023年底,他在洗澡时无意摸到右侧腹股沟有一个硬块,冰冷的触感让他的手瞬间僵住。
张伯到医院复查,病理报告上,“小肠间质瘤复发”几个字刺得他眼眶发酸,小肠间质瘤卷土重来!
原本活泼的张伯明显衰弱下来,深深“嵌入”他右大腿根部的肿块,由原来的鹌鹑蛋生长到鸡蛋、鹅蛋大小,最终变成了“鸵鸟蛋”,让他不仅坐着难受、连尿尿都十分困难。
患者病灶
谨慎点击
张伯形容自己像“一艘千疮百孔的船”。担心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住手术,一直拖着没有及时治疗,直到“鸵鸟蛋”大小的肿块已经严重侵犯到他的输尿管、阴囊、甚至右侧髂血管、腹股沟管。
更为棘手的是,此时张伯的心功能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面对这颗“定时炸弹”,当地医院认为他已经无法耐受手术,建议他还是到头部三甲医院试试看。
张伯求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带领团队启动了多学科联合会诊,调整战术,为张伯制定了长达18个月的精准治疗方案,最后张伯接受了手术并成功出院。
专家提醒:
别让沉默的肿瘤成为"定时炸弹"
凡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就叫肉瘤,癌症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间叶组织,主要包括还有纤维结缔组织、血管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平滑肌组织、淋巴管组织以及横纹肌组织等。这些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就叫做肉瘤,比如说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脂肪肉瘤、淋巴管肉瘤、软骨肉瘤以及骨肉瘤等等。肉瘤在早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局部症状,比如说会出现局部组织的疼痛和肿胀,有的时候皮肤还会出现红肿,全身性的症状就包括低热,全身的不适以及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肉瘤由于生长迅速,常伴有隐痛。如果肿瘤累及邻近的神经,疼痛是主要的症状。
小肠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小肠间叶组织的肿瘤,属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它与其他消化道肿瘤(如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不同,其生物学行为复杂,可能表现为良性或恶性,且具有较高的复发倾向。
小肠间质瘤的发病率较低,约为每10万人中1至2例,好发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肿瘤通常位于小肠壁的肌层内,可向腔内或浆膜面生长,早期体积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引发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小肠间质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认为其发生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约80%的病例存在KIT或PDGFRA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导致细胞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引发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此外,部分病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史的人群需提高警惕。
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随着肿瘤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腹痛与腹部不适:多表现为间歇性隐痛,进食后或体位改变时加重,可能与肿瘤压迫或牵拉周围组织有关。
2. 消化道出血:肿瘤表面溃疡可导致便血或黑便,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引发贫血。
3.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尤其是肿瘤体积较大时。
4. 体重下降与乏力:常见于恶性程度较高的病例,与肿瘤消耗和营养吸收障碍有关。
5. 肠梗阻:罕见但严重,多由肿瘤阻塞肠腔或引发肠套叠导致。
医生提醒: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尽早确诊,尽早干预治疗。即使面对复发,也能通过多学科协作重获新生。
来源 | 新闻晨报综合浙大一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