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DIY从入门到放弃:200元让电视变电脑的神器好用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6:56:00    

大多数玩家都在追求性能更强的电脑,但也有很多用户更看重电脑的体型小巧。如果要选出最便携的电脑,那电脑棒肯定首屈一指,U盘大小的体型可以让电视或显示器变成电脑,也受到不少关注。不过既然在体积上缩小到了极致,那么在性能上就必然要有所妥协。

电脑棒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当时英特尔推出了“Compute Stick”原型,试图探索超迷你PC的可能性。2015年,随着英特尔正式发布第一代电脑棒,这一产品才真正进入大众视野。

电脑棒的设计理念极为简单:将一台完整的计算机压缩到一个仅比U盘稍大的设备中,只需插入显示器的HDMI接口,连接电源和键鼠,就能立刻获得与传统PC相同的功能。

电脑棒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通常包含CPU,内存,存储,无线及蓝牙模块,并提供了常用的接口,有些还有散热风扇,看起来非常美好,不过其中的很多配置只能算有,性能却一言难尽。目前在淘宝和多多上销售较火的是200元左右的电脑棒,采用英特尔Atom芯片搭配2GB内存和32GB存储,只能进行轻度办公和浏览网页,多任务就别想了。

即使现在升级到了J4125平台搭配8GB内存和128GB存储,电脑棒的性能仍然是瓶颈,无法应对游戏,大型任务和内容创作等场景,而且价格也涨到了800+元,体积小的优势并不明显。

目前来看,电脑棒的使用场景是家用影音平台,轻度办公,以及出差办公等等,这些场景都有现成的电视或显示器,连接电脑棒之后即刻就可以运行,而且对性能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能够更好地发挥电脑棒的优势。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电脑棒就相当于去掉了屏幕和电池的Windows平板电脑,而且除了屏幕之外,电脑棒还需要键鼠才能成为“完全体”,在很多场景下并不如Windows平板电脑,而且价格方面也和相同配置的平板电脑差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电脑棒逐渐没落了。

所以结论也就很简单,如果对性能要求很低,而且使用场景都有屏幕和键鼠,那么电脑棒是可以发挥出实力的,但如果只是看中了电脑棒的小巧和便宜,那不如直接买Windows平板电脑,或者用手机投屏更合适,起码主流手机的存储要远远超过电脑棒的配置了。

(9729536)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