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深交所上市大厅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他们不是来“敲钟”上市,而是来开会,一场或许能促成“敲钟”的会——深圳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座谈会。
他们还带来了研发生产的机器人,在现场进行展示。
与会代表有“来头”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委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创新局主办,深圳证券交易所协办。深视新闻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与会代表的“来头”很有特点,覆盖“政产学研资用”六大领域。
“政产学研资用”全覆盖,正是因为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需要全链条各个环节联动。随着政策支持、产学研协同、资本涌入、应用落地,其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进程将持续加速。
会上的企业代表也值得细细说道:既有乐聚机器人、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等“新贵”,也有腾讯、华为、比亚迪等巨头。
这背后凸显的是,深圳的创新特点——乔木参天和灌木丛生,如藤蔓一般紧密交织,让科技创新不再是“龙争虎斗”,而是“万马奔腾”。
讨论内容有“说头”
记者注意到,座谈会上,10位科技企业发言代表和8位投资机构、研究机构、重点大学代表性单位发言代表相对而坐,从具身智能的“政产学研资用”领域,传达不同诉求,解决当下的需求和痛点。
譬如,众擎、云深处等新兴科技企业,从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技术突破等,跟自身发展情况最贴近的方向,反映其痛点。
云深处副总经理杜轲呼吁,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加快智能领域人才发展和供给,以满足产业的持续创新。智平方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彦东提出,希望深圳能尽快有数据采集、数据制备的公共服务,把企业的成本降低。
而老牌制造企业美的,则对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着墨更多,从工业机器人、家电机器人化等方面,探讨具身智能的潜力。
美的人形机器人样机
优必选、拓斯达等上市科技公司更关注资本赋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出其需求。
优必选党委书记、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张钜提出,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对具身智能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大力支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书记、协理副校长李学金关注应对具身智能的核心挑战,提出开展企业院所的联合攻关,推动关键硬件的产业国产化。
资本市场方面,则在这场座谈会上,给足企业信心。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国家人工智能基金筹备组副组长张建华表示,国家人工智能基金高度重视具身智能,正密切关注其前沿新技术、新产品和产业化、商业化进展,将结合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融资需求,开展投资布局。
深创投党委副书记、总裁刘苏华建议,资本方要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胆资本,长期持续支持具身智能应用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尝试,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开会地点有“讲究”
为什么这场座谈会选择在深交所上市大厅举行?
深视新闻记者从座谈会了解到,目前深圳市有人形机器人核心企业1000多家,2024年出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深交所具身智能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102家,总市值5.5万亿元,呈现出数量多、占比高、创新力强、成长性高等特点,集群化特征明显,已形成“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及系统集成——场景开发应用”全产业链布局,拥有一批“龙头”和“链主”企业。
深交所介绍,未来将切实做好资本市场服务,为具身智能企业提供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路演等全链条服务。
深圳市委金融办常委副主任时卫干在会上也多次提到,“大家提的意见建议,我们都会认真采纳”“深圳有关部门和各个区,都全力以赴给大家做好支持工作”。
如今,深圳的政策红利、全链协同、场景开放与资本生态的深度融合,构建出具身智能产业的“超级孵化器”。
在深交所上市大厅举行的座谈会,或将让钟声响彻具身智能产业。
记者 / 张雪莹 张少强 郭风新
排版 / 张雪莹
审校 / 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