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火锅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黄喉,又脆又嫩倍受欢迎。黄喉是哪个部位吗?其实黄喉一般指猪或牛的主动脉,是全身最粗大的动脉。人也有黄喉,即贯通胸部到腹部的一根粗大的动脉。
作为人体最粗大的动脉,主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其实黄喉也会得病,也就是大家更为熟悉的主动脉疾病,这种疾病严重起来还可能危及生命。
随着机体老化、抽烟等不良习惯的影响,以及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长期侵扰,人体主动脉也会出现各种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不是太粗、就是太细。也即,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主动脉缩窄性疾病这两类疾病。前者主要是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后者则主要是指主动脉狭窄闭塞。让我们来分别认识它们。
主动脉太粗=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直径过粗,直径大于正常主动脉直径的1.5倍,就可以诊断为主动脉瘤。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还可分为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
引发主动脉瘤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三高、吸烟、高龄、遗传因素和细菌感染等。主动脉瘤就像一个气球,随着每一次的心跳,血流注入会慢慢把主动脉瘤越吹越大。直径不断增大,破裂风险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在达到一定大小之后,医生往往会建议手术治疗,以免主动脉瘤破裂,导致患者猝死。
主动脉瘤稳定状态下往往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相应部位的剧烈疼痛,比如胸主动脉瘤出现胸背痛,腹主动脉瘤出现腰腹痛,就提示动脉瘤即将破裂,应当立即到血管外科急诊就诊。
“三合板”危机=主动脉夹层
动脉血管壁是由三层膜组成的“三合板”,而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高压的血液冲进内膜和中膜之间,形成了新的腔隙,这一现象就称为“主动脉夹层”。
不同于主动脉瘤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主动脉夹层大部分属于突如其来、急性发作,典型的症状是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区别于心梗引起的胸闷胸痛)。主动脉夹层往往是由高血压引起,外伤和遗传性因素也可发病,但相对少见。
根据夹层发生的位置不同,其危险程度也各有区别。一般来说,夹层发生的位置距离心脏越近,危险性越高;反之则相对低。由于夹层假腔只有中膜外膜,“三合板”变成了“二合板”,其强度和抗压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夹层极易发生破裂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立即至血管外科急诊就诊,以免延误治疗,危及生命。
主动脉太细=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缩窄,就是指主动脉的管腔直径太细,导致血流无法通过。主动脉缩窄往往是由遗传性因素或者自身免疫性的炎症导致。最长发生的部位位于胸主动脉,腹主动脉次之。
一方面,由于血流无法顺利通过主动脉输送到远端,因此主动脉缩窄往往引发下游组织(比如腹部的内脏或是双腿)出现缺血症状。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走不动路,走个两三百米,臀部和双腿就可能出现酸痛乏力,需要坐下休息,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不走路时腿也痛的所谓“静息痛”症状。
另一方面,缩窄近端的血液无法输送到远端,会导致近端主动脉和心脏内压力升高,引发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建议至血管外科门诊就诊,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以免症状越来越严重,错过治疗时机。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动脉亚专科处于全国一流、世界领先水平,常规开展主动脉支架开窗技术、主动脉去分支技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自体静脉重建技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也是国内最先开展主动脉腔内治疗的医疗机构之一。
2024年主动脉亚专科门诊量超2500例,收治主动脉疾病患者882例,其中胸主动脉腔内微创手术300例,腹主动脉腔内微创手术533例,腹主动脉开放手术49例。
(作者分别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血管外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原标题:《中山科普|“黄喉”得了病,竟会要人命?》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来源:作者:方圆 董智慧 符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