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思政课领着学生跑(在一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8:13:00    

来源:人民日报

“同学们有喜欢看科幻小说的吗?读过100多年前的科幻小说吗?”走进江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形势与政策课,青年教师徐海楠正在给学生授课。

讲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徐海楠在导入环节抛出了清末小说《新中国》里的情节:主人公在梦中随时光穿梭,看到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建成了横跨黄浦江的大铁桥和越江隧道,百姓安居乐业,马路异常宽广,高楼大厦随处可见……

前人的幻想与现实一经对比,同学们的思路很快被打开,注意力一直跟随着老师,史论结合的讲述徐徐铺开。

45分钟,3个短视频、10多个案例,每个重点内容讲完,徐海楠随机互动问答,组织简短的话题讨论。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无锡职院思政课教师看来,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上,徐海楠分享展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课件的20多个案例:

无人驾驶的智能公交、精准派送外卖的无人机、扫码快速找包裹的快递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迅速建立起对新质生产力的直观感受;

人工智能推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案例,带领学生思考“新质生产力是个什么力”;

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等环节的讲授将理论落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实践等活动,根据新质生产力就业市场需求,全方位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

“案例准备要生动,道理讲授要充分。一定不能脱离青年大学生,教师要知道自己是面对谁讲,为何而讲,要讲什么。”徐海楠说。

当前,00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手机是他们形影不离的“朋友”。

70后思政课教师阎秀芝观察到,“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逐渐从线下课堂转到了线上。”90后思政课教师陈科宇说,“很多同学看上去是‘i人’,在线上却是不折不扣的‘e人’。”

无锡职院的思政课教师经常利用学习通平台,收集学生讨论度较高的话题,进而设计教学案例。学生座谈会每学期2次、思想状况常态化调研,也能助力把握青春“脉搏”。

如何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赵后起介绍,重点抓好思政必修课教学,将新时代实践成果、地方文化、行业企业资源、英雄模范事迹等元素融入思政课堂。同时,丰富思政选修课、思政专题大课、思政实践课等形式,打造学生喜爱的大思政课。

比如,思政实践课,每学期组织学生前往无锡威孚、红豆公司以及中国共产党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地、钱锺书故居等校企校地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

所有的探索都围绕着一个思路:跟上年轻人的步伐,领着学生朝前跑。(记者 黄 超)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3日06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