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四链”融合激发县域经济 三明“5+N”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2:14:00    

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产融对接会三明氟硅产业专场举行氟产业签约仪式。 陈登达 摄

东南网4月3日报道(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蒯振军 吴振湖)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会议精神,3月下旬三明连续举办两场“四链”融合专题对接会,三明氟硅产业专场和尤溪县纺织产业专场,通过专家献策、银企对接、创新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为三明市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打造交流合作平台。

立足县域特色精准施策,三明市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钢铁与装备制造、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高端纺织、生物医药等5条工业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统筹推进22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着力构建“5+N”产业发展格局。2024年数据显示,三明市632家县域重点产业链企业实现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5%,全市县域重点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数字化转型加速

三明市钢铁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三钢集团、三钢小蕉实业等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骨干企业,钢铁产业正在加速国际化布局。三钢集团已是省内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近日,三钢集团顺利通过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及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产品认证,为拓展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以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产业,焕发新力量。目前,三明已形成以三钢闽光为龙头,带动“炼钢、压延、精加工、产品服务”等全面发展的产业链条。2024年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实现增加值增长7.6%。

在鑫森合纤,工人将接入加弹设备。吴振湖 摄

作为三明另一个传统行业的纺织产业,加速推动制造变“智造”。在福建鑫森合纤科技有限公司的5G车间,现场工人明显减少,但年产量能达2万吨,且产品质量上乘,是公司的示范车间。鑫森合纤公司党支部书记、外联部主任郑秉增说,“5G+智慧工厂”项目,采用5G混合专网,实现车间各种工艺加工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程序管理及数控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之前需要4个人看管4台机器,有了智慧系统之后,相关信息都集合到一个大屏上,现在只要一个人看管就行了。”据了解,锦纶纤维年产能达15.5万吨,产能位列全球锦纶纺丝行业的前列。

鑫森合纤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三明市坚持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明市着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企业加快转型赋能,如围绕数字化,深入开展“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专项行动,提供“一站式”供需对接服务260次,宁化行洛坑钨矿多模态边缘计算5G智慧矿山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试点示范项目,三钢集团、鑫森合纤等3家企业获评2024年国家5G工厂。

新兴产业聚链成群 驱动高质量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三明市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整体实力、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三明市汇天药业生产的“洛索洛芬钠口服溶液”(Loxoprofen Sodium Oral Solution)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国药准字H20253586),成为国内第三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同类品种生产企业。“洛索洛芬钠口服溶液”属于非甾体消炎镇痛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消炎与镇痛,也用于手术后、外伤后及拔牙后的镇痛与消炎,还可用于急性上呼吸道炎的解热与镇痛。

为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加强创新发展,支持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产业化,三明陆续出台《三明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三明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对企业取得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原料药药品注册证书的,分别给予20万-100万元奖励。

在各类举措的支持下,三明市生物医药创新成果涌现,累计获批3个制剂新品种、17个原料药批文、4个三类/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获得省市产业奖励630万元、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补助470万元,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三明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特色中药、综合制药、抗肿瘤药物、含氟医药、诊断试剂等产业体系。三明市被确定为全省生物医药发展的“两核”之一,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140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二位;明溪县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雷玉平 摄

同时,三明赋能氟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县域特色产业新高地。目前,已在三元区吉口和黄砂、明溪县、清流县等地建成多个氟新材料专业园区,形成以三农新材料、金氟化工、海斯福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构建起涵盖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聚合物等4大产品体系的全产业链条。

围绕塑造工业发展新动能,持续推动战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三明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2024年共有4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入库企业83家。2024年,三明市战略性新兴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1.7%,比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

聚焦细分赛道 低空经济蓄势腾飞

所谓低空经济,是指在1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我国凭借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丰富应用场景,加速布局这一“新蓝海”。

近年来,三明不断探索低空经济特色路径。2024年10月,三明生态工贸区管委会印发《三明生态新城关于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从支持企业落户、融资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应用到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为低空应急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考察团参观福建东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智能装备展示中心。东南网记者 肖晓敏 摄

政策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园区已落地福建东南航空、福建海丝数字、三明索富泵业等多家低空经济关联企业;联动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引进浙江白领氏、福建和翔福宁等通航企业入驻三明沙县机场,执行省级应急救援驻防任务。

3月21日,福建省安全应急产业协会向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授予“福建省低空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牌匾。同一天,福建省首条系留照明无人机及智能机库智能化生产线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规划建设两条智能化生产线,投产后可年产系留照明无人机600台及配套智能机库600套,预计年产值3亿元。通过自动化装配、智能检测等技术,该项目将有效解决区域工业级无人机产能短缺问题,为智慧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并形成“研发—制造—测试”全产业链能力。

近日,在福建东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智能装备展示中心,东南航空科技公司总经理郑西钧向东南网记者介绍,“这台T330便携式系留照明一体无人机有效照明面积达6500㎡,支持灯组照射角度与照明亮度远程控制调节,飞行30米高可照亮10个篮球场的面积。”技术团队现场演示了无人机远程调度指挥平台的实战化操作,展现平台远程指挥调度、多机协同作业、航线自主飞行等核心功能。

三明市通过“四链”协同发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凭借创新魄力,在细分赛道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福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三明力量。

来源:东南网三明站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