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过敏来袭!闭眼打了个喷嚏,睁眼撞了车 山西交警发布过敏人士驾车出行指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8:14:00    

  春季万物复苏,正是大家踏青、春游的时候,同时也是花粉过敏高发期。公园、郊外常见的柳树、杨树这些树木的飞絮、花粉都是春季主要过敏原,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触发过敏“开关”。

  不过,过敏症状可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威胁驾驶安全,这可能是大家没想到的。4月15日,山西交警发布过敏人士驾车出行指南,给大家提个醒。

  不停打喷嚏,直接追了尾

  “我也没想到,打个喷嚏就惹出这么大的事。”4月11日,太原市民刘先生准备开车出门。一出门就发现满地的“白毛毛”。刘先生是十多年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知道这些“白毛毛”的“威力”,可因为赶时间,就没有回家戴口罩喝药,硬着头皮出了门。

  没想到就从单元门到车前这一段路,刘先生就开始不停打喷嚏。开车到了小区门口,等待前车通过时,刘先生忍不住又打喷嚏。就在刘先生因打喷嚏而闭上眼睛的一瞬间,刹车没有踩住,追尾了前车。经交警认定,刘先生承担事故的全责。

  刘先生说,每到这个季节,自己就格外当心,“平时我喝过敏药都是晚上,就怕喝了犯困,影响出门开车,没想到打喷嚏也能出事,以后真的要当心了。”

  过敏会对驾驶安全有哪些影响?

  过敏还会影响开车?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过敏患者的痛苦。交警介绍,除了打喷嚏引发事故的,还有喝药引发事故的,这些都曾经发生过。其实,过敏的不仅是鼻炎,其他症状也会影响开车。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受花粉刺激,引发眼睛瘙痒、红肿、分泌物增加,以及畏光、怕风、流泪、视线模糊等症状。驾驶人频繁揉眼、眨眼甚至不自觉闭眼,都会妨碍行车观察。有时还会伴有鼻涕眼泪俱下,驾驶人拿取纸巾、擦拭分泌物等动作都会导致分心驾驶。

  过敏性鼻炎患者常伴有鼻塞、鼻痒,以及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从而分散注意力。而夜间呼吸不畅致使睡眠不足、情绪烦躁,增加白天疲劳驾驶的风险,容易出现超速、闯红灯等危险行为。

  过敏性皮炎伴有皮肤瘙痒症状。开车时,驾驶人不经意低头抓痒的瞬间,视线偏离,引发车辆偏离车道。还有单手扶方向盘、侧身,甚至解开安全带挠痒等危险行为,身体动作幅度过大都会影响行车稳定性,还易引发误踩踏板、遇紧急情况下未能及时接管方向盘,导致车辆碰撞、侧翻等事故。

  服用过敏药后可以开车吗?

  过敏性疾病是典型的慢性病,一般需服用抗组胺药物抑制过敏反应。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警觉性下降、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即使没有明显困意,驾驶控制力仍会下降。研究表明,服用镇静类抗组胺药物后,出现“蛇形”等偏离车道驾驶概率是未服药组的2.46倍。所以,服药期间不建议驾车。前不久,省、市药监局也专门发布提醒,不少药物都有嗜睡、困倦、乏力等副作用,此时最好不要驾车,避免“药驾”带来安全隐患,其中就包括抗过敏药物。

  交警介绍,所谓“药驾”,是指驾驶人服用了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后仍然驾驶车辆的行为。正常驾驶时,驾驶人基本的脑功能正常,包括认知力、理解力、注意力、平衡力、记忆力、协调力等。而药物与酒精一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上述能力,只是每个人的耐受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不同。能力较差的人,就可能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容易酿成事故。

  药监局提醒中明确指出,患者买药时,最好向医生或执业药师说明需要开车,尽量避免服用对驾车安全有明显不良作用的药物。此外,还要特别注意“用法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说明,避免超剂量服用。服药后如果必须开车,也要尽量休息几个小时后再驾车出行,万一途中出现头晕、眼花、困倦等不适症状,及时靠边停车休息,必要时就医处理。

  过敏季安全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项?

  又到过敏季,如果需要出行,应该注意什么才能避免危险呢?交警也给出了建议。

  如果已经出现过敏症状,交警建议不开车,优先公交或乘车出行。确需驾车,注意不开长途、不开夜车。对于过敏患者来说,可以随时关注花粉监测信息,出行路线尽量避开公园、郊区等过敏原集中的区域。

  驾车时,出现身体不适,要第一时间稳方向、减速度、靠边停。严重不适难以移动车辆时,停车后要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拨打求救电话。开车中,避免开车窗通风,通过空调内循环来阻隔车外浊气。

山西晚报记者 杨晶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