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萌动,杏桃开花,沈阳植物园晴雨之间,迎来了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天。此时节,桃红柳青,溪河泛碧,吐故纳新,万物皆显,故名“清明”。
清明时节春雷滚滚雨量渐增,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节。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祭祖节日,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形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清明是湿度,降雨,光照,最好的时段,既摆脱了冬寒春寒,又未至夏天的炎热。八经街咖啡小巷里的白墙,渐渐洇出几笔淡青苔痕,尔后被春风酿出碧玉髓。未觉秀湖春草梦,阶前桐花铺满地。不经意间,春天写就的一场白,铺在了棋盘山。桐花、玉兰、桃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信风与清明花序完美融合,便是二十四候中最具春之气息的花信风。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春风骀荡,陌上花开,又是一年清明时。魏晋时代,寒食节已经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人们往往在寒食节回乡祭祖,在清明节启程,奔赴远方求学做事,故清明节也成为送别的节日。
既然清明原本是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时节,为何会演变成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呢,这不是很矛盾?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解开了这个疑问:“这里有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中国人对春天的审美也具有灿烂跟春光短暂易逝相结合的一面,中国人也会想到人生的短暂无常。春天太美了,可是春天太短暂了。春天还没有几天,就进入了夏天,其中就有生与死的眷恋和哀伤。这个节日,既有慎终追远的感怀,有生离死别的黯然销魂,又有欢乐赏春的气氛,有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清明时节,沈阳花开烂漫,游人徜徉花间尽享缤纷。
等闲春过三分二,凭伏桐花报与知。桐花是清明“节气”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周书》曰:“清明之日桐始华”。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致,但同时盈虚有数、由盛转衰。桐花因此而成为两种悖反意趣的承载。“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在沈阳桐树四月开花,耐寒耐荫,迢迢空中落,遂为梧子道。仲春时节棋盘山的桐花盛开,洁白淡紫,清丽素雅,馨香扑鼻;又落在春逝之际,“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春日短暂,需珍惜每一刻。此时登观棋坪、览秀湖,万里桐花,一路伴行,处处能听到悦耳的鸟鸣声。
玉兰踮在历史的枝桠
沈阳的春天是从一朵玉兰开始的。当第一枝玉兰颤巍巍绽开料峭,蛰居的人推开窗,暖意便撞了满怀。
三月下旬起,沈阳东塔玉兰初绽,薄瓣透光如蝉翼,嫩蕊轻颤映古塔。千年永光寺内,粉白落青砖,红墙藏芳华,“素娥千队雪成围”的盛景在白塔下悄然绽放。人们争相仰拍塔花交织的“玉花千队映华筵”,赴一场与玉兰的千年之约,让沈阳的春天在镜头与历史中舒展。
往春光深处走,也是向内心花园走。东塔永光寺是沈阳人的春日乐园,每到农历三月,东塔便会换上“春日限定皮肤”——今年两棵早樱般的“先锋花树”已率先绽放。人们纷纷在此定格古风春意,感受春天气息。
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声号令,沈城玉兰迫不及待地绽放娇艳的脸庞。除了东塔和故宫玉兰,还有一处不可错过的胜景——蓬瀛宫。这里的玉兰树与古朴的建筑相映生辉,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中。进入四月,沈阳植物园也将迎来春日高光时刻,园内玉兰花盛放如雪,带来一场春日盛宴。红墙斑驳的北塔静静矗立,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寺前的玉兰花树,宛如从历史中走来的仙子,带着清新脱俗的气质。这些繁华都市的角落,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赴一场与玉兰花的浪漫之约,感受春天的温柔美好。
春雪与桃花奇妙邂逅
农历三月雪,又称“桃花雪”,因落在清明前,亦称“明前雪”。昨夜白雪覆庭除,今朝桃花映日红,世有桃花,正开得夭夭,却惹来雪的眷顾。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拥有此情此景,恰在今岁沈城,大家一边调侃春日分三季,一边傲娇地在朋友圈晒着大自然的馈赠,这是辽沈地区人们独有的浪漫。
今年沈城花开更早,春日桃花邂逅冬日白雪,不只是冬不愿离去,还是春刻意地等待,总之是双向奔赴了。那一晚微风拂过,枝头积雪簌簌落下,桃花摇曳,格外浪漫。桃花雨纷扬,真正的春天,在眼眸与花相逢时才算醒来。花瓣落地,泥土便有了四月的心跳。花香入水,溪流便有了岁月的沉淀。一句谚语叫“春雪压枝头,秋收不用愁”,古人认为“桃花雪”预示着将会风调雨顺,雪花与桃花同框,被认为是祥瑞之兆。
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沈阳将在4月13日前后进入盛花期,而最佳观赏期集中在4月中旬。近日卫工明渠畔桃花初绽,春光中即将一片灿烂,如白云压覆河沿,顿觉春来也。来此漫步,纷扬的桃花落满肩头,把关于春天的所有想象,都揉进这片温柔粉雾里。美景难得,切莫辜负。
当春风温柔地拂过古老的红墙绿瓦,北陵公园里的桃花就如同得到了神秘指令,为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皇家园林,带来了一抹别样的生机与浪漫。她们与历史遗迹相互交融,每一片桃花瓣,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我们不是在春天就是在前往春天的路上。走在一条开满桃花的路上,云蒸霞蔚,前途似锦。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言
视频:张羽佳 曹钰 杨士明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