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揉进面粉里的“职教答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0:10:00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4日讯 烟台市第二届经典鲁菜烹饪大赛现场,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的学生李晗菲站在操作台前,指尖翻飞间,一颗颗浑圆的麻球在油锅中翻滚成金褐色。这道看似寻常的传统点心,却被她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芝麻经三次手工筛选后低温烘烤;糯米粉中加入自磨的糙米粉,让外皮酥脆中透着谷物清香,入学仅仅三个月的她在比赛上就用精湛的技艺为这小小的麻球斩获“烟台名点”称号。

李晗菲的成长经历,离不开她对进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坊的渴望。这是一种将企业实际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模拟真实的职场情境的教育模式。在她参加的西餐学院中西面点工艺专业的雅风阁育人工作坊,团队带头老师徐文建主任不仅是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烹饪大师,也是第44届、45届、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集训队教练、山东省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优秀指导教师。

深夜的毫厘战争

深夜的工作坊是李晗菲的主场。手指轻抖,面团在她掌心化作细若发丝的金线,根根分明,似春蚕吐丝,又似银针坠地。这是盘丝饼的精髓——抽丝。作为第八届Hotelex明日之星厨师大赛中式面点项目的参赛选手,她正将这项起源于明清的技艺推向极致。

盘丝饼,胶东地区面点一绝。制作时需将面团反复揉搓、刷油、抻拉,一根根细丝需均匀浸油,烙制时轻压饼身,全凭指尖触感判断层间张力。李晗菲的指导老师说:“她训练时拉断的面丝能绕操场三圈,手上茧子比同龄人厚两倍。”而她只是轻笑:“每根断丝都是在向老师傅的肌肉记忆致敬。”当金黄的盘丝饼出炉,外皮酥得掉渣,内里千丝缠绕,咸香柔韧。这不仅是食物,更是时间的褶皱,是手艺与匠心的缠绵。在机械化浪潮中,这位00后女孩以面为弦,用耐住寂寞的指腹,弹奏出烹饪传承的悠扬旋律。

面粉堆里的日与夜

经过工作坊的精心指导,仅仅入学第二年的李晗菲已经能够在各项大赛上独当一面。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营养健康菜创意大赛现场,李晗菲的操作台上摆着一对“黄金搭档”——核桃包与米月饼。这份兼具传统匠心与现代营养学的作品,让她一举摘得面点组桂冠。

在备赛的三个月中,“吃”成了李晗菲和工作坊的师生每天都在精进的主题。十几种粗粮的配比,要达到营养与口感的完美平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不断修整方案,一次次推倒再一次次重来,让团队几乎进入失望的边缘。“不仅要让方案获得大赛的认可,更要为企业找到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要的配比,这是我们工作坊创建的基本理念,”徐文健说。但是当李晗菲摩挲着奖杯上的雕纹,赢得现场评委的赞扬,她和团队成员们仿佛还能触到那些从深夜到凌晨与面团相伴的璀璨星光。

工作坊的校企结合之路

从各项大赛历练归来的李晗菲尚未毕业,但是已经有了整整两年的企业研发经验。而在这个工作坊,像李晗菲这样的同学不止一人。近年来,山东城院提出基于“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理念的深度产教融合模式。其成果之一就是与山东银座雅风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展开深度校企合作。李晗菲所在的团队带着核桃包、盘丝饼走进银座雅风阁中央厨房,面对工业化生产的挑战,将赛场上的手工绝活转化为可复制的参数,为企业创造最新的研发成果,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可口的烘焙产品。自合作以来,工作坊成功为该企业实现创收500余万元,当年实现效益提升50%。

工作坊的案头经常堆满了各地食材,云南的墨红玫瑰、长白山的椴树蜜,构成一幅壮阔的中国食材地图。“老师经常会带着我们一起钻研产品研发趋势趋势、企业消费数据,”说起研发工作,李晗菲更是兴奋,眼睛中闪烁的光亮满是对中西点的热忱,“我们团队就像是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满味觉坐标轴,横坐标就是‘传统创新度’。”

揉进面粉里的职教答卷

“真正的创新不是推翻传统,而是让老手艺活在当下,”徐文健老师说。如今的校中厂体验店内,核桃包的木质蒸笼飘着山野气息,米月饼的素雅礼盒印着营养参数表,而最新推出的“金丝盘”系列则用麻绳捆扎,还原大赛作品的质朴美感。

如今的李晗菲已经是校中厂的学生主管了,她坚持手指丈量面剂尺寸,眼波判断油温火候,耳尖捕捉醒发时的细微气泡声。空气中飘荡着核桃与老面种的醇香——这是独属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味道,既有大地深沉的麦香,也有宇宙浩瀚的想象。

闪电新闻记者 苏佳 报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