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构建涵盖算力、工具、模型、应用的“AI全栈服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8:36:00    

《科创板日报》4月10日讯(记者 张洋洋)“中国移动的可调度算力资源已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未来还将在算力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云智算。”

今日,以“由云向智,共绘算网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在江苏苏州举行,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大会主论坛上作出上述表态。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观察,在这场中国移动云业务的年度会议上,作为掌舵人杨杰的演讲里,紧密围绕AI,反复强调AI,无不透露出这家运营商All in AI的决心。

据杨杰透露,强化云智算,将聚力四个重点方向,构建涵盖算力、工具、模型、应用等的“AI全栈服务。

在打造融合型算网基础设施(AI IaaS)方面,中国移动计划建设超大规模的“算力工厂”,推动万卡级、千卡级智算中心的倍增扩容。同时开展十万卡智算中心研究,建设“集中化+分布式”推理算力资源,形成“中心集约、边缘泛在、中训边推、训推一体”的智算体系。

▍算力“回弹”

杨杰认为,以数智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设施和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推动经济社会从“互联网+”、“5G+”向“AI+”加速转变,为算网基础设施演进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杨杰判断,AI的“规模效应”持续深化,这对基础设施架构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数智化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AI发展呈现“两个规模效应”。

一是技术能力的规模效应,随着高水平算法、高性能算力、高质量数据的持续投入,AI整体能力将实现指数级增长,每年提升约10倍。

二是经济效益的规模效应,随着AI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AI使用成本将显著降低,每年下降约10倍。在“两个规模效应”驱动下,AI任务成为算网基础设施承载的主要内容,到2030年在全网流量中的占比将达到64%。这一变化将对算网基础设施架构创新提出迫切需求。

同时,算力的“回弹效应”加速显现,释放算力服务新需求。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广泛应用,将大幅提升算力使用效率,引发算力领域的“杰文斯悖论”,带来“两个新变化”。

一是算力总量的指数增长,未来3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超2.5倍,年均复合增速近40%。

二是算力结构的显著变化,推理算力需求将超过训练算力需求,未来3年,推理算力年复合增速将达到训练算力的近4倍,到2028年,推理算力规模将超过训练算力规模。这一进程将给算网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推动产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此外,连接的“加速效应”不断拓展,催生信息消费新形态。

一是AI智能终端,云边端算力、数据和模型在网络的带动下加速整合贯通,显著提升AI智能体的性能,深度嵌入各类终端设备。二是智能网联汽车,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在新车中占比将超过80%。三是智能机器人,到2030年,80%的人类将每天与智能机器人打交道,未来机器人数量也将超过人的数量。

▍算力、工具、模型、应用,中国移动全都要

也因此,杨杰判断,“三个效应”的叠加释放,将引发算网基础设施的结构性、深层次变革,使得“由云向智”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一趋势下,算力网络的核心载体由传统的“云计算”向云和AI深度融合的“云智算”升级,体系架构从IaaS、PaaS、SaaS三层拓展为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四层。

AI IaaS,即智算网一体化供给的基础设施服务,通过泛在网络推动东中西、云边端、通智超量、训练推理等多类型算力“联算成网”,依托算网统一编排的算网大脑,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按需使用。

AI PaaS,即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工具平台服务,提供以AI为核心的研发、运营、测试等全环节工具链和开发环境,显著提升全社会AI创新效率。

MaaS,即加速AI一站式落地的模型服务,汇聚模型、能力、智能体等资源,推动AI在各行业的普及渗透。

AI SaaS,即覆盖多样化场景的AI应用服务,赋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数智化转型,充分释放AI价值潜能。在算力网络的基础上,中国移动将进一步强化云智算的创新引领,聚力“四个重点方向”,构建涵盖算力、工具、模型、应用等的“AI全栈服务”。推动云智算从理念构建走向产业实践,需要社会各方紧密协作。为此,杨杰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共同攻坚核心技术。深化各类创新主体联合攻关,加速突破存算一体、类脑计算、异构计算等前沿技术。

二是共同培育普惠应用。探索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共建好用、易用的云智算产品服务体系。

三是共同构筑全球生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在云智算的技术路线、演进方向等方面形成共识,为算网基础设施演进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科创板日报记者 张洋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