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补沦为促销噱头?莫让惠民红利被“暗度陈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0:27:00    

“用了国补券反而多花钱,优惠去哪儿了?”

“发布一两年的电子产品本该降价,现在却按原价卖 ,感觉被套路。”

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品类的持续扩围,不少家电、汽车、电子产品企业纷纷推出优惠活动,极大释放了消费热情。

然而,一些消费者反映,他们在享受国补政策时,实际上并未真切体会到制定初衷带来的实惠。有的商家“先涨价再补贴”,有的商家变相捆绑销售,有的商家将国补优惠替代日常促销活动‌,导致国补效果大打折扣。

商家砍掉优惠 补贴缩水

消费者常女士向记者反映,今年3月底,她在某平台自营旗舰店,购买了一款无线耳机,当时的购买明细显示原价1399,通过叠加国家补贴208.8元及plus专享立减6.99元,最终付款金额为1183.21元。

然而经过对比发现,她朋友去年11月购买的同平台同款同型号商品,在未享受任何国家补贴的情况下,购买价格为1237.93元。这意味着,虽然常女士此次购物享受了208.8元的国家补贴,但实际享受到的优惠差额仅有54.72元,若剔除6.99元的会员权益,单纯国家补贴带来的实际优惠仅有47.73元。

国补力度进一步加大,消费者本该享受到更实惠的补贴,但一些商家在国补政策实施后,却悄然收回了原有的折扣优惠,导致最终价格与无国补时相差无几。

无线耳机使用国补优惠券前后价格对比

国补政策出台之前,安女士在电商平台以4295元的价格购买了某型号微单相机。然而,今年4月份,当安女士打算再次购买同款同型号商品时,却发现商家已经悄然调整了优惠策略,虽然叠加国补优惠764.85元,但到手价为4334.15元,比去年还贵了近40元。

记者通过慢慢买比价平台发现,该款相机自今年3月中旬之前价格保持稳定,始终维持在4909元以下,但自3月中旬起,价格开始上涨,目前已经攀升至5017元以上。

电子产品市场通常存在一个普遍的价格规律,随着产品迭代更新,非最新款机型在经过1-2年销售周期后,市场价格会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然而,这款相机却出现了“逆周期”上涨现象。

商家借国补政策实施之机,对上市一段时间的电子产品采取“价格回调”策略,消费者虽然可以享受国补优惠,但实际支付价格与补贴前的市场成交价相比,优惠福利大打折扣。

某型号微单相机价格走势图

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对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了解,商家营销行为集中以下几点:商家涨价“套取”补贴,消费者质疑补贴被商家或平台截留;消费者购买了国补商品后发现价格大幅下降,要求补差价但被商家以“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为由拒绝;商家未按承诺时间发货,或者以库存不足为由强制取消订单,导致消费者国补资格丧失。

国家实施消费补贴政策原本旨在激发大众的消费活力,拉动整体消费水平,提振消费市场信心。如今,一些商家的行为,反而让部分消费者觉得“实惠缩水”,未能真正感受到预期的优惠。

真金白银反倒进了“商家”口袋?

针对商家不良行为,网上有消费者吐槽:“先涨价后补贴,价格比以前还贵。”“苦等数月的补贴,到头来却是商家玩的‘数字游戏’”也有网友直呼:“本应该到手的实惠,反而进了商家的口袋。”

商家把国补当成促销噱头,让国补政策由“惠民红包”沦为“消费陷阱”,真金白银反倒进了自己口袋。不仅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还消解了国补政策的善意,损害了国补政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刘思雨表示:“消费者享有对商品真实信息真实价格的经营知情权,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来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先涨价后打折、单方声明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等行为涉嫌损害消费者权益。”

依据《电子商务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商家骗取政府补贴,将面临民事责任,价格违法的行政责任,甚至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对发现存在不履行价格承诺、“先涨价后打折”等价格违法行为,以及套取补贴资金的经营主体,要第一时间取消其参与活动资格,并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3月13日,在介绍陕西省消费环境建设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孙小民表示,省商务厅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在以旧换新活动中的价格欺诈、虚标能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定期抽检以旧换新活动产品质量,设立以旧换新投诉专线,建立违规企业“熔断机制”,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尽管政府部门已制定措施严厉打击“骗补”行为,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补贴活动涉及线上线下多个渠道,监管难度较大,消费者仍需提高警惕。

刘思雨介绍,消费者应留存商品页面截图(含原价、活动规则)、支付凭证、沟通记录等,形成证据链(《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通过平台客服主张补差价或退款(部分平台规则要求“价保必赔”),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平台)或商务部(家电以旧换新)举报商家价格欺诈或骗补行为。

国补政策是国家释放消费潜力、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绝不能成为少数商家“薅羊毛”的工具。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