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家国永念丨可爱的中国,如您所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8:43:00    

可爱的中国,如您所愿

中国军网记者 杨晶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刑场上,夏明翰用热血浇铸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篇。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绞刑架旁,李大钊用行动证明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监牢内,方志敏用生命憧憬“可爱的中国”的光明前途。

英雄长在,他们直面民族危亡的呐喊振聋发聩;英雄不朽,他们投身华夏复兴的壮举可歌可泣。

他们离我们很远,他们也离我们很近。

当风从耳边吹过,云从头顶飘过,当清明的细雨落在我们的脸庞,那是先辈深情的目光,回望如今烟火寻常、山河无恙。

“铲除外患内乱,出同胞于水火”

清明之际,大汤山松涛阵阵,中国航空博物馆英雄广场上,“蓝天魂”雕塑巍峨矗立,“胜利之火”熊熊燃烧,如机翼展翅般的英烈墙上,镌刻着1800多个空军飞行人员英烈的名字。

“蓝天魂”雕塑

排在名单首位的烈士是刘云,他是我党首批培养的航空人才中第一位牺牲的飞行人员。

1923年,刘云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刘云多次侦察敌情、投掷炸弹,成为我党最早驾机作战的军人。1930年9月2日,刘云在武汉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6日英勇就义。

刘云

赴苏联留学期间,刘云连寄三封家信,表示献身革命的决心。他在信中写道:“吾人当求世间人人皆有饭吃,不忍独自一家温饱。”“自惟立恭努力求学,献身于祖国,以铲除外患内乱,出同胞于水火病矿之中。”

那时的中国,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扛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然而初生的人民军队手里只有简陋的武器,敌机肆虐之处伤亡惨重——

1931年7月,“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的红军第三军军长黄公略,在第三次反“围剿”时,倒在敌机的空袭中。

1934年11月末,敌军调集大量飞机对渡江红军轮番扫射轰炸,从此“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

拥有自己的飞机,与敌人争夺制空权,是多少红军战士的梦想。这梦想,在战友鲜血的映衬下愈加刻骨铭心。

1940年11月,我党派到苏联学习航空技术的专家常乾坤、王弼,在从新疆奔赴延安的路程中,起草了一份《建设中国红色空军计划》。

《建设中国红色空军计划》(图片来源:央广军事)

翻开这份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份空军建设蓝图,只见每个段落的首句都是一个个“如果”……

穿越历史的时空,如果先辈有知,他们当应看到:这些红军在长征后播撒的种子,不久就在建设东北航校时发芽,在建立人民空军时绽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和国土防空作战中结出累累硕果,守护人民生活安宁。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编队机群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王海大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穿透时光的烟尘,如果先辈回眸,他们当应含笑:如今的人民空军,正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目标迈进。歼-20呼啸苍穹、运-20鲲鹏展翅、歼-35A震撼亮相……强军路上,人民军队换羽攀升,保卫祖国山河无恙。

2011年1月11日,歼-20首飞成功。列装空军作战部队、换装“中国心”、遍布“东南西北中”……如今,歼-20列装越来越多,飞得越来越远。

2024年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航展首日,空军歼-35A进行飞行展示。新华社发(陶冉摄)

“我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向海图强”

梨花风起,南部战区海军某军港内,一排烈士雕像向海伫立,凝望着滔滔碧波、巍巍战舰。他们的英魂化作一朵朵浪花,静静守护着这片蔚蓝。

咸涩的海风掠过,将百年沧桑揉碎在浪涛声里。从1840年到1949年的100多年间,列强470多次从海上入侵中国。“有海无防”的屈辱深深刺痛着国人,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多少仁人志士的夙愿。

这是志存高远的彰显——

1937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的镜头拍摄下这样一幕:陕北窑洞粗粝的墙壁上,红军使用的军事教育挂图上有着航母、舰载机、潜艇等一系列图样。虽然这时他们大多数人手中只有一支破旧的步枪,但已将眼光投向深蓝,酝酿着关于人民海军最初的畅想。

这是夙夜匪懈的执着——

1980年,刘华清将军随代表团出访。当他登上美国航母,踮起脚尖,渴望的目光里满是对中国也要拥有航母的期盼。回国之后,刘华清在考察报告中再次提及,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航母,“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这是百死莫辞的追求——

2001年,“海空卫士”王伟驾驶战机在南海上空跟踪驱离美军电子侦察机时,遭美机冲撞坠入茫茫大海。王伟曾创作名为《夙愿》的油画,画面中,一名飞行员驾驶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身后是宽阔平直的航母甲板以及蔚蓝的天空与海洋。

2001年4月1日,“海空卫士”王伟驾驶战机在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图为王伟生前手绘的一幅名为《夙愿》的画作。资料图片

曾经,那是几代中国军人的憧憬。现在,这是人民海军经历的日常。

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首次实现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入列。同年,国产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航母。“中华民族的航母梦已经做了快一百年了,海军官兵盼望航母也盼了半个多世纪。”电视荧屏前,当年随张爱萍组建华东军区海军的黄胜天热泪横流,感慨万端,“我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向海图强。”

放眼今天的人民海军,舰阵如虹,气吞万里鲸涛——2019年12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接入列。2022年6月,我国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2024年,辽宁舰、山东舰编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

2022年6月17日,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孙 飞摄

2024年10月下旬,海军辽宁舰编队开展远海实战化训练。期间,辽宁舰、山东舰编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新华社发(蒲海洋 摄)

当一架架“飞鲨”在海天间画出潇洒的弧线,当一艘艘新型舰艇于深蓝处驶出壮丽的航迹,新时代的海军官兵正秉承先辈的遗志,向着更加辽阔的海洋,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奋勇前行。

“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特殊的历史坐标点上回望,那些用鲜血与信念铸就的民族风骨愈发激荡人心。

从卢沟桥远眺宛平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拉开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序幕。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不倒的长城。

弹粮之缺,挡不住抗联将士“团结起,夺回我河山”的杀敌壮志。“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奋战在白山黑水,谱写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赵一曼被俘后,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杨靖宇吃树皮,啃草根,在冰天雪地里与敌人周旋至最后时刻。赵尚志争自由、誓抗战,留下“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的壮烈诗篇。

《龙道沟抗联密营的艰辛岁月》 技术支持:李连杰、王江

山海之远,阻不断华侨华人“御外侮、挽危亡”的救国热情。全面抗战爆发后,归国华侨李林奔赴抗日前线,在雁北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4月,敌人对晋绥边根据地进行第九次“扫荡”,她掩护队伍突围后壮烈殉国。“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牺牲前,抗日女英雄李林这样嘱托身边的同志。

李林(前排右二)和战友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神州大地,军营座座,“雪枫投弹模范连”转型反恐特战分队,在国际赛场和中外联演中屡创佳绩;“刘老庄连”传承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在抢险救灾与国际维和任务中忠勇无畏;“左权独立营”两次转隶、五次移防、多次编制调整,始终磨锋砺刃,不仅做“陆上猛虎”,更做“天降奇兵”……一个个英雄连队扛起荣誉战旗,强军精武,续写新的荣光。

2025年2月23日,陆军第83集团军“杨靖宇支队”组织纪念仪式缅怀杨靖宇将军。

演训一线,兵车辚辚,重型坦克驰骋沙场,两栖步战车迅猛突击,武装直升机铁翼飞旋……人民陆军,这支我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早已脱胎换骨,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朝着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大步迈进。

陆军某合成团坦克分队开展训练。冯克胜 摄

2025年3月中旬,第75集团军某旅组织飞行训练。 谭阳林摄

青山处处埋忠骨。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换来今天安宁日。

流水汤汤颂英魂。多少追忆,多少守望,寄托后人无限思。

今年2月25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公布第七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至此,我国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达348处,全国共有县级及以上烈士纪念设施4400余处,每年接待各界群众祭扫瞻仰1.5亿多人次。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

清明雨润,碧血催春蕾。在英雄瘗骨的地方,山花烂漫,春风中摇曳的花瓣,是烈士精诚的寄托。当嘹亮的军号响彻军营,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新时代青年的铮铮誓言,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先烈:可爱的中国,如您所愿!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杨晶

责任编辑:杨晶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