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杭州银行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83.8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169.8亿元,同比增长18.1%,不良贷款率仅为0.76%,连续多年保持低位。在银行业整体承压的大背景下,该行主要核心指标实现逆势突围,从这份年度成绩单上,可以读出这家优质城商行保持稳健发展的几大关键推力。
因素一:锚定长期,客户基础夯实带来经营韧性提升
“长期价值”一直是杭州银行(600926)追求的目标,通过不断夯实客户基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该行将长期主义的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各方面,展现了穿越周期的发展韧性。
在客户经营上,该行全力推进“拓客访客一号发展工程”,提升公司金融“六通六引擎”、小微金融“云贷e通”、零售金融“幸福金桂”、理财公司“幸福99六合”等产品体系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营销策略,以覆盖率及市场影响力提升为目标,促进客户结构优化和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报告期内,该行有效客户数同比增长14%,其中公司条线有效客户数增幅超过20%,客群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
负债方面,杭州银行深入推进结算、代发等战略性基础业务,并通过供应链金融、债券承销、场景支付类产品深化流量经营,客户综合金融资产增量创历史新高,日均低付息存款增速超过40%,推动全年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5个基点,负债结构的持续改善成为该行效益增长的“稳定器”。
资产投向上,该行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围绕“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坚定地向制造业、中小企业、信用小微、跨境金融、科创服务转型,期末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科技贷款、普惠型小微信用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6.27%、21.52%、29.52%、29.91%,高于一般贷款增速,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因素二:多元布局,构筑息差收窄压力缓冲带
在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的市场环境中,杭州银行通过财富管理、交易银行、金融投资三大板块的业务轮动,有效对冲传统息差收窄压力。年报数据显示,该行非息收入规模突破139亿元,同比增速达20.2%,非息收入对营收的贡献较上年提升3.20个百分点至36.28%。
财富管理板块作为该行"大零售"战略的核心,报告期内实现了新的跃升。数据显示,2024年其AUM余额6022亿元,同比增长16.39%,期内累计销售零售财富产品达4370亿元,代销业务余额突破716亿元,同比增幅达22.4%。旗下杭银理财管理规模突破43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稳居城商行理财子公司第一梯队。同时,该行进一步强化交易银行板块特色经营,贸易融资和外汇业务在报告期内快速上量,带动业务手续费收入较快增长。金融市场方面,充分发挥牌照优势,精准把握利率波动下的交易机会,跨境多币种投资能力显著提升,全年投资收益73.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75亿元,增幅近30%。随着轻资本战略的持续深化,非息业务正逐步成为杭州银行新的增长引擎。
因素三:风控为要,资产质量优异提升转型安全边际
风险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考验每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只有牢牢守住风险合规底线,才能行稳致远。据年报披露,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541.45%,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72.74%和55.61%,不良认定严格审慎,资产质量维持良好水平,为其后续的业务发展和结构调整夯实了基础。
在具体举措上,该行坚持全员全程的风控策略,持续优化大额风险排查检查、信贷结构调整、员工行为管理“三大法宝”,逐步建立信贷稽核机制、员工内控行为评价、团队内控行为分类评价“三大抓手”;不断强化风险政策和授信标准对资产投向的引领和约束,持续加强资产组合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管理;聚焦大额授信、中小实体、大零售三大客群,提升风控有效性;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管理机制,深化数智风控技术应用,持续推进风险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模型中心、检查中心“三大中心”建设,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