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传统文化如何点亮幼儿思维之光 这场名师研讨会上亮出不少招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9:57:00    

当传统文化邂逅幼儿哲学教育,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哲学项目启动仪式在杭州市锦绣幼儿园举行,众多学前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将传统文化哲学寓意转化为幼儿可感知对话场景的路径,旨在培养幼儿辩证思维与文化认同。杭州多所幼儿园及福建跟岗园长等线下参与,昆明、深圳等地教师通过线上实时互动,促进跨区域教育理念交流碰撞。

活动现场分为哲思启蒙教学展示、圆桌论坛、专家领航三大板块,层层深入,为传统文化哲思教育探索提供了全方位指引。

活动伊始,王兰老师带来的大班哲学活动《塞翁失马》令人眼前一亮。她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幼儿绘画作品导入,抛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好事与坏事的界定;借助图片依次呈现情节,不断地通过提问,让幼儿深入思考塞翁失马过程中福祸的转变,以及体悟故事里的哲学内涵。令人惊喜的是,幼儿在观察与思辨中展现出非凡的思考力,初步的辩证思维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在随后的圆桌研讨环节,杭州市锦绣幼儿园的姚梦洁、章依菲、王兰、李雪华四位老师,围绕《从故事到思维:如何在大班活动中搭建儿童辩证思考的脚手架》主题展开深度探讨。她们从课程融合、教学策略优化,到故事素材选择与提问设计技巧等维度剖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学前教育新范式。

对于加入传统文化哲学项目小组的意义,姚梦洁认为这与园所“三童项目课程”的非遗探索板块契合,能全方位锻炼儿童思维,助力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李雪华则表示回归孔子启发式教学,借助传统故事为儿童提供思考辩证空间,培养儿童思维。在关键性提问设计方面,王兰的“递进式提问链”和章依菲基于苏格拉底提问法的总结,为教师们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最后,老师们还分享了后续开展哲思活动的启示,如紧密结合幼儿生活实践、营造开放讨论氛围、善用追问策略等。

莫颖萍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负责人莫颖萍说,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事物两面性讨论的独特价值,强调教师需摒弃“灌输式”框架,实现“春风化雨”的启蒙教育。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思考拉儿童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振宇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为哲学讨论提供的丰富素材类别,他建议通过孩子可感知的方式,将传统智慧转化为生活话题。拱墅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春晓提出,儿童哲学活动与传统语言教学的区别,应保障儿童表达权,聚焦哲学启蒙,教师需以平等身份推进对话。

本次研讨活动作为传统文化哲学项目的启动仪式,通过教学实践、深度研讨与专家引领,搭建起“传统文化哲思教育”的多维探索平台。它不仅是传统文化哲思教育的开篇,更标志着以幼儿可感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中的东方智慧转化为思维启蒙的实践探索正式启航,为后续深耕“文化传承与思辨成长”双路径奠定坚实基础。与会人员表示,希望每位儿童都能在传统文化哲学的浸润下,在辩证思维的探索中,绽放独一无二的思想光芒,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感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