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清洁能源的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8日签署的放松煤炭行业开采的行政命令,引发了环保组织的强烈批评:“特朗普政府还停留在过去,试图让民众为过去的能源支付更多费用。”
国际能源署(IEA)称,在历经煤炭、石油时代后,当前国际社会正在迈入一个以电力引领的全新能源时代。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能源评论》(下称“报告”)中,IEA勾勒了全球能源版图的最新变化。
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了2.2%,达650艾焦耳,尽管这一增速略低于全球GDP增速(3.2%),但远高于2013~2023年期间全球能源的年均需求增长(1.3%)。
过去一年中,电力需求的增长是主要推动力,全球电力消耗激增近1100太瓦时,不仅消耗量相当于过去十年年均水平的两倍,且在增幅方面超过了GDP增速,达4.3%。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80%以上。中国是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绝对值最大的国家,印度次之,美国位居第三。
能源需求此消彼长
按照美国白宫的说法,放松煤炭行业开采,希望重振煤炭,满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能源密集型需求。但IEA上述报告显示,在全球电力需求激增的背后,以风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能源需求中占比最高,达38%,煤炭占比仅为15%,为倒数第三。
就发达经济体而言,2004~2024年间,对煤炭需求已降低50%;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也是如此。对比2023年与2024年,发展中经济体对煤炭需求的一半已被风能、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替代。
即便在美国,也是如此。根据能源智库Ember的最新报告,去年美国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量首次超过了煤炭。煤炭发电量占比降至历史低点,仅占该国发电量的15%,而风能和太阳能合计占比则达到 17%。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太阳能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电力来源,占新增年度发电容量的81%。
IEA认为,全球电力消费的增长主要受到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的制冷需求增加、工业消费增长、交通电气化以及数据中心行业扩张等因素的推动。其中,天气因素对全球能源需求总增量的贡献率约为15%,对电力、煤炭和天然气消费的影响更大,主要是因为制冷需求直接影响电力需求。此外,全球数据中心的装机容量增加了约20%(约合15吉瓦),主要分布在美国和中国。电动汽车的持续普及也推动了交通领域的电力使用。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超过25%,突破170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
在传统化石燃料方面,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强劲。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了2.7%,增加了1150亿立方米,而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长量约为750亿立方米。
相较于天然气,去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仅为0.8%,而2023年的增速还有1.9%。同时,石油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首次降至30%以下,远不及半个世纪前46%的峰值。
在“对等关税”影响下,IEA保守预计,今年全球石油供应可能超过需求约60万桶/日。OPEC+更悲观地表示,需求会进一步减弱,将出现日均100万桶石油的过剩情况。
警惕全球能源强度改善放缓
在勾勒全球能源版图最新变化的同时,IEA提出,全球能源强度改善的步伐在放缓。
能源强度,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中能源消耗效率的指标,反映了每产生一定单位的经济产出(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消耗的能源量。
在2023年底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近200个国家达成了一项里程碑式的协议,将共同努力推动当前到2030年期间,全球年均能效提升速度提高一倍,即全球能源强度进展从2%提高到4%。但在这一历史性协议达成一年多来,各国的政策响应尚未达到加速提升的效果。
2010年至2019年,能源强度年均改善约2%,但2019年至2023年,改善速度降至每年1.2%,2024年更是放缓至1%。
IEA认为,导致近期放缓的主要原因包括,疫情后,一些经济体投资和制造业密集型增长;极端高温天气导致能源需求增加,以及水电产量增长不佳导致一些地区消耗了更多效率较低的燃料。去年发达经济体的能源强度改善速度有所放缓;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能效提升进程保持了稳定或略有加速。其中,中国一直走在全球前列。中国国家能源局的信息显示,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近些年来已大幅提升,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全球能源强度改善放缓的一个直接后果是,2024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同比增长0.8%,攀升至378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IEA执行主任比罗尔看来,创新已成为能源行业的命脉,尤其是在全球能源结构快速转型、电气化浪潮影响深远的当下,一系列技术正逐步接近市场化,为提升能源安全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带来了长期希望。“但这一切离不开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持续投资。回报或许不会即刻显现,但其影响将深远而持久。”
IEA最新发布的《能源创新现状》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政府和企业的能源研发支出平均每年增长约6%。其中,2024年政府用于能源研发的直接支出超过2023年的500亿美元,但增速有所放缓。
为应对新的能源安全与气候挑战,IEA称,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高公共研发投资,帮助技术开发者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加速清洁能源示范项目落地。当前每年有近2万亿美元的投资流入清洁能源领域,几乎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领域投资总额的两倍。但是,这一领域仍存在融资成本过高、电网基础设施不足、系统整合程度较弱等多方面挑战。因此,各国有必要加大对能源创新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在电网和能源储存方面。
“未来,全球能源创新的演进将直接影响各国的长期经济韧性以及实现能源和气候目标的能力。” IEA称。